发布时间:2023-01-11
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方面的具体防控要求,《通知》制定了疫情防控、医疗救治、重点机构、重点场所4篇20个操作指南。
其中,《发热门诊扩容和简化流程操作指南》和《重症床位扩容改造操作指南》的发布表明发热门诊建设、重症医疗资源储备始终是国家现阶段关注的重点。
《发热门诊扩容和简化流程操作指南》明确,接下来加大发热门诊开设将持续施行:
确保二级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不得以收治阳性感染者为由随意关闭发热门诊(诊室)。
鼓励各地充分利用体育场馆、展馆等场所,改造设立临时发热门诊,缓解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压力。
也就是说,短期内发热门诊数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状态,与之相对应的相关医疗设备,如CT、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等,将同步迎来新一轮采购高峰期。
指令再升级!
ICU资源扩容席卷全国医院
同样,在重症医疗资源储备方面,国家也在持续加码。
《重症床位扩容改造操作指南》直接将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等在内的各级医疗机构拉入了ICU资源扩容的队伍,并对最终要达到的扩容结果作出了详细规定:
二级综合医院应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二级传染病医院、儿童专科医院应当设置重症监护病房。
二级医院要按标准建设和改造重症监护单元,确保供电、供氧设施、生命监护、抢救治疗设备处于功能良好状态,随时可用。
三级医院要按照综合ICU标准加快完成综合ICU监护单元建设和升级改造,确保用于新冠重症病人的综合ICU床位数量不少于本院实际开放床位总数的4%。
按照综合ICU标准,迅速启动其他专科ICU床位扩容改造,确保随时可投入重症患者救治。
选择适宜的独立院区、病房楼,储备不少于总数4%的“可转换ICU床位”,确保需要时在24小时内转化为重症监护单元。
各专科在本病区相对独立区域设置4间缓冲病房,其中2间配备必要的供氧和监护、治疗设备,升级改造成为4张重症患者救治床位。
其中,对于三级医院其他专科ICU床位改造工作,指南特强调应“迅速改造”、“立即启动”,并同步下发了不同专科ICU转综合ICU应增设的设备清单。
定点医院ICU床位数不低于床位总数的10%,平急结合的可转换ICU床位不低于10%,确保需要时各类ICU床位可扩展至床位总数的20%。
省会城市和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作用的中心城市定点医院设置独立的血液透析中心、分娩室、儿科病房,其中血液透析中心配备至少30台血液透析机。
各地要按照《新冠肺炎亚(准)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试行)》要求,以地级市为单位,根据人口规模,将方舱医院提标改造为亚(准)定点医院,并按照床位总数的10%设置监护床位。
毫无疑问,一场席卷全国医院的重症医疗资源配置潮已至眼前!
不论是大型医院扩容,还是基层医院提质改造都在加速进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ICU床位需求将进一步爆发,继续带动相关医疗设备配置高速增长。
那么,哪些设备将迎最大利好?释放的空间又究竟如何呢?
配置标准公布!
这些医疗设备必须配齐(附清单)
在明确扩容指标的同时,国家也同步下发了各类设备配置建议清单(各类设备完整清单见文末)。
以综合ICU为例,按照国家卫健委所发布的配置标准,每10张综合ICU床位需要配置包括:彩超、心电图机、床旁监护仪10套、呼吸机8-14台等34种医疗设备。
此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要求加快推进ICU病房、缓冲病房、可转换ICU床位建设。华创证券测算,该论加建ICU估算要花560亿,同时能带动约300亿医疗器械增量空间投资,其中呼吸机+监护仪超150亿,缺口均约8万台,增量空间分别约100亿、57亿。
那么,伴随着此次规模更广、要求更高的指令下发,全国医院要按指标完成重症医疗资源储备,释放的重症相关医疗设备市场只会进一步扩大,为大批器械厂商、经销商带来绝佳机遇!
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联盟特为大家奉上官方配置清单,医疗器械厂家、经销商伙伴们抓紧行动吧!
据调查:一家拥有1200张床位的医院,每日因检查需搬运患者1132人次,单日总搬运患者达1716人次。而临床大体重患者持续增加,预计2022年中国超重及肥胖人数将达到2.26亿人!
大体重患者的必备助手!
手术室、减重科、骨科、传染科、急诊科、CT室、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中心……